首页

美脚深喉咙

时间:2025-05-28 07:38:04 作者:第三届链博会倒计时50天 全球产业链期待“确定性之约” 浏览量:37346

  中新网5月27日电 “第三届链博会7月即将举办,我呼吁美国企业届时一定要积极参加。”日前,在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,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向美国企业发出倡导。

  正值全球贸易动荡时期,本届链博会尚未开幕就已“先声夺人”。在全球商会和企业共同关注下,5月27日,第三届链博会正式开启50天倒计时。来自海内外企业空前高涨的参展热情证明,国际社会对中国链博会高度重视、充满期待。

  逆风中的确定性:链博解码供应链“去风险”

  当前,关税加剧贸易波动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抬头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作为连通经济命脉的“毛细血管”,如何在多变环境中规避风险,保持韧性?

  “只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深度互嵌,达成‘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’的共同发展格局,才能构建起更为安全的国际供应链生态。”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给出了明确答案。

 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,链博会以“链”为纽带,巧用供应链逻辑,将中外企业、大小企业紧密相连,有力推动全球产业向更深层次、更广领域融合。在贸易紧张之时,链博会正为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。

  本届链博会将继续设置先进制造链、清洁能源链、智能汽车链、数字科技链、健康生活链、绿色农业链等6大链条以及供应链服务展区。与前两届展会相较,本届链博会将更加突出“链”式逻辑,提升展览效果,同时更注重展示产业链和供应链国际合作新模式、新业态及新成果。

  在部分国家设置贸易壁垒、构筑“小院高墙”之时,中国链博会始终以开放姿态向世界敞开大门。

  正如任鸿斌所说,“链博会是不确定性世界里的一处合作绿洲”。借助链博会搭建的合作桥梁,各国企业在华探寻产业融合方案,共同为全球供应链“去风险”和可持续发展注入稳定动力。

  链条上的新机遇:有“声量”更有“增量”

  随着链博会影响力持续扩大,其已不仅是企业宣传和展览的重要平台,更成为企业精准对接上下游业务、开展跨界合作的关键渠道。

  5月26日,中国-东盟经贸论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。东盟方人士普遍表示,当前区域供应链加速重构,链博会为各国深化互信、拓展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。

  “包括马来西亚在内东盟各国均高度重视与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,将积极深度参与第三届链博会,共同打造开放、稳定、可持续的区域供应链体系,推动实现互利共赢、共同发展。”东盟方人士称。

  据介绍,两届链博会举办以来,参展企业累计签署合作协议、意向协议数百项,涉及金额超3000亿元。实打实的成果背后,更多企业在链博会上扩大宣传声量,也收获业务增量。

  目前,第三届链博会已吸引数百家中外企业报名。众多企业家期待在链博会上与产业伙伴加深合作。

  创新中的风向标: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

  快递无人车、超级增程系统、压缩空气储能……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深度参与链博会,更多产品在展会上实现首发、首秀,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。

  伊利集团副总裁杨超群分享说,第二届链博会上,伊利首发低碳冰淇淋,其在消费者中引发强烈反响,成为伊利后续推出其他低碳产品的动力来源。

  第三届链博会即将启幕,包括AR应用、减碳成果等在内的一批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风向。据了解,今年链博会先进制造链展区还将增设创新链专区,展示原创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,推动以专利为核心的创新成果转化。

  在贸易遭遇冲击之时,链博会上的创新活力和“磁吸力”再次证明,开放合作仍是人类发展的共识。50天后,全球企业将再度相聚北京,共同续写在中国市场互利共赢、链通全球的故事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外国古典学家最爱哪本中国古籍?

当天,贵州榕江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正式开启,中国多地的球队以美食为媒进行足球友谊赛。本次比赛按季进行,每支球队只打一场友谊赛,比赛时间为2023年8月13日至10月28日,共19场比赛。(袁超 彭震 视频来源 榕江融媒)

澳门大学澳门中药检测中心揭牌

11月29日下午,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到台湾文化大学参访。访问团成员、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与台湾文化大学校友、台湾乒乓球运动员陈思羽、蒋澎龙举行友谊比赛,切磋球技。

  教材编写、出版单位须建立教材使用跟踪机制,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教材使用意见,形成教材使用跟踪报告,在教材进行修订审核时作为必备的送审材料。

“换钱党”幕后金主年获利超15亿港币 公安部:将推进专项打击

当地时间7月11日,法国鲁昂,鲁昂大教堂塔尖冒出滚滚浓烟。据悉,大教堂的尖塔失火前正处在施工维修中,现场工人发现尖塔施工平台处有火情后报警。现场人员随后被紧急疏散,火情对教堂尖塔本身损坏不严重。

广西维持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紧急调拨防汛救援救灾物资

交流一定有路径可依,路径开辟则有规律可循。原始先民基于对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,往来迁徙一般循着高山大河行走,取道于固定的河谷山口、河道津渡。这些河谷津渡,大都是地势平坦、水草丰盛、水流平缓之地,利于人畜行走和水草补给。唐蕃古道的形成与发展也始终遵循这一规律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